首页
买房
新商品房
二手房
租房
租房
短(日)租
商业
写字楼

商铺

热门
西高新 南郊
城边 北郊
[我要免费发布]

开发商们天天鱼翅捞饭 卡拉OK!

 类别:名家访谈 发表于: 共被阅读过 1169
 ■十年了,再看地产心里涌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愫

  十年前一次轻松的置业选择,
让自己“不小心”涉入北京乃至中国甚至世界级发展速度的地产行业,而且恰好是在一份蒸蒸日上的报纸做一名记者。幸好无论报社还是自己都不要求把自己定位为专家型记者,也就免去了对艰涩的产经理论和烦琐的统计报表的研究,单纯以女性的直觉和记者的敏感,感受着由寂静走向喧闹的房地产新闻,在其中关注着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十年来,每个发展阶段活跃在这个产业里的人们在经过一系列变数时的心路历程,旁观着他们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人,是一切产业的灵魂,关注人,关注他们的成长,就是关注这个产业的发展。庆幸自己是个记者。   

  十年里,我经常问我自己,“我喜欢做一名报道房地产市场的新闻记者吗?”这真的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如果在几年前,我会说“我喜欢”,但是,现在静下心来回想,心里涌起的是一种复杂的情愫。

  我知道,记者的职业要求我们在许多时候是个客观的记录者,不能掺杂个人的好恶和是非判断,但是,当我在这个领域呆得越久,我确实越难以做到无动于衷。十年里,我们对一个企业的判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关注企业家的人格和商业伦理”这样的声音越来越淡化了。诺贝尔奖得主、经济学家布坎南曾经说:“中国是个谜,看上去不合理,可是却有效。”房地产就是这样的一个谜。

  ■房地产从业人员天天鱼翅捞饭、卡拉OK

  十年里,我看到了房地产开发热潮引发的房地产人才济济,在北京的楼盘迅速崛起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人才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各个房地产公司高层经理人的薪金疯狂上涨,一天之内北京出现多家项目公司,房地产业成为新的创业领域,每一天,都有新的老板产生,而在看似平静的市场表象后面,房地产业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合伙人拆伙、员工跳槽、干股满天飞,房地产从业人员天天鱼翅捞饭、卡拉OK。“海归”回来不再选择IT界,而是首选“热火朝天”的房地产。一句话,千军万马挤进这个热闹的圈子,许多人迅速致富。

  记得1997年香港董特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呼吁香港市民不要买楼,结果楼价应声大涨,香港人大骂特首误导,但是,应该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98年,香港楼价大跌。香港房地产在1998年崩盘之后,有一些市场研究人员总结说,连街头的老大爷老大妈都开始炒房地产了,房地产已经到了比较危险的时候。股市也是这样,连下岗职工都开始大量进入了,股市就开始下滑。让我吃惊的是我亲身的感觉,帮我照顾孩子的阿姨知道我做房地产报道,一定让我帮她看看能否买个经济适用房做投资。就连从事的和房地产业八竿子打不着行业的老公也在一天突然对我说,我有一个朋友有一些钢沙,你看哪个房地产商能要,我听了立马“晕倒”,老公笑着说,有那么严重?好,就算我没说。我“晕到”的是,几乎全民房地产。

  果然,2004年开始,水龙头逐渐拧紧了。政府开始“宏观调控”,各个房地产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阻止热钱继续流入房地产,热钱阻止效应首先反映在房地产市场里从业人员开始流出了,裁员,以前在IT界频频出现的事情,今年开始在地产界流行,从1998、1999年开始几年内地产业界聚集的人气,开始疏散。以前熟悉的地产商人,现在一打电话,几乎都说“在外地看地呢,上千亩,地方政府关系好,回去再聊”。地产商人“出走”外地,打工者更是在迅速寻找新的领域。

  做了这么多年产经新闻的报道,我逐渐明白,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有活力,一定是因为这个国家有一批对“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迅速理解、而且能够抓住机遇迅速致富”有着超常梦想、激情和精力的人。在活力充沛的地产行业里就曾经有这么一群有着超常梦想、激情和精力的人。幸好,我曾经采访到了其中一些地产商人。但是,现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好像开始远去了。借用一句话“新闻每天发生,视角各有不同”。

 ■任志强———地产业界的老“愤青”

  第一次采访任总,是在他48岁本命年,当时中央电视台推出一个栏目是采访各个部委的部长,采访用的是人性化视角,不说他们的功,只说他们在辛苦和困难时怎么走过来的,他们内心里是否含有对家人的歉疚。领导说,就用这样的基调采访任总吧,于是,一个借款20万元由类似人才介绍所起家、20年内资产达到几十亿的地产老大———北京华远地产老总任志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时年薪700万的老总通篇出现的是上市出现波折不能告诉员工只好躲在公共汽车里哭、最喜欢的小女儿因爸爸没有时间陪不让爸爸抱而想哭,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仅有的几次流泪就这样被流传开来。   

  十年里,任志强是我采访中见过的最严厉的老板之一,他的严厉的领导作风使他和他的华远在地产市场严酷的市场竞争中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他的下属总是与他保持着一个相对安全的距离,在他说话的时候,没有人敢插嘴,他的副总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面露紧张之色,我曾经问过他,他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位过于严厉的老板时,他慧黠地指着他的一班人马笑着说,你问他们吧,我听到的一阵笑声,没有人给予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

  回顾过去的采访文章,我发现在2001年10月里,有一篇文章中写道:“任志强亮出底牌,说,我不跟你们玩了,总可以吧!”随后不短的时间,任老大和华润分家,要回华远,甘愿从一个资产近百亿的大地产集团退出,当时,他拿着7个亿,成为自己的主宰。不过,现在的任志强更加像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了,在地产界,他的智慧无人能及,他的激情、他的视野、他的理论,使他超脱于一个企业世俗琐碎事务的纠缠而能清醒地看到一个产业的现状和未来,但他还没有格林斯潘的谨言慎行。他的与科学现实主义并存的理想主义色彩不能被今天市场内外的一些人理解,在这个价值观混淆、理想主义退潮的“物质欲望”社会,他注定被认为是个老“愤青”。但是,他的“愤青”不是为炒作自己的几个楼盘,他为的是房地产业界,所以,他在业界受到尊敬。

  ■王石———以游牧精神攀高

  第一次采访王石,被安排在一个吃饭时间,因为他要赶下午的班机回深圳,只有午饭中的一个半小时,至今印象最深的是,在当时万科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董事长却没有手机也没有呼机,但是联系采访却是很顺畅,万科办公室———王总秘书周惠———北京万科司机小张———王石,一会儿就敲定了采访时间。

  王石和任志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人敬畏,采访他们是必须事先做好充足准备的,稍有跟不上思路,或者稍有废话,就会看到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沉默”,这是一个记者最怕的。

  王石喜欢爬山,“在具有神秘魅力的探险后面,呈现出的坚忍不拔、无拘无束的流浪生活是对天生舒适和安逸的解药,它预示着一种对衰老、他人的虚弱、人际关系的责任、各种各样的弱点及缓慢而乏味的生活进程的带有青春少年式的拒绝。”多年前在一次采访中王石曾经告诉我这些,我理解了他为什么喜欢在全世界到处爬山。毕竟,他骨子里流淌着游牧民族的血液,他内心深处是要向广阔领域扩张、征服的游牧精神。

  在新一轮宏观调控声中,面对老生常谈的泡沫问题,面对市场里的一些异常举动,王石显出了处变不惊的淡然。

  ■卢铿———给住宅加上文化标签

  在1999年、2000年,中国地产界开始注重文化内涵,“新住宅文化”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全国地产商人的集会上,当时任华新国际总裁现在任上海实业集团总裁的卢铿先生提出了不啻为地产界改革的“新住宅文化运动”,地产界的从业人员开始关注住宅的文化内涵,从此以后,住宅不仅仅是居住,更要有“诗意”的栖居,这种居住理念延续至今。   

  现在还记得在一次采访中,这位从不被称为老总却被尊称为“卢先生”的、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领袖卢作孚的孙子卢铿先生说过一段十分精彩而且有哲理的话:“在犹太人的智慧中有一个神秘的‘宇宙法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按78:22的比例存在的。例如,地球上的空气成分中痰气与氧气的比例是78:22,人体中的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例是78:22,等等。今天在房地产这个行业中,这个法则似乎也在应验,失败者与成功者的比例大约是78:22,22%的地产商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等等。”这让我理解了地产市场的好多现象。卢先生是地产业界为数不多的从地产市场转型到资本市场的老总,但是,他提出的文化地产却成为现在地产行业的精髓。

  ■职业经理人他乡做老板

  多年来,曾经采访的一些著名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几乎都在给自己打工。郭钧,曾经的地产业界最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在华润、华远、万科三大利益集团的争斗中,成为“牺牲品”。现在的郭钧比以往平和而且豁达了许多,他说,他已经从职业经理人的心态逐渐转变到自己当老板自己做董事长了,现在,郭钧在天津做房地产,已经开发了一栋写字楼,还有其他项目在运作中。

  另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职业经理人是曾被誉为少帅的林少洲,现在在安徽,也是在做房地产开发,据说又当股东又给自己打工,现在的少洲,也是比较安然和平静。

  还有一个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吕大龙,曾经的离去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
  一切喧嚣之后,归于平静,但是,在采访中我发现,做过房地产的人都有很强烈的地产情结,挥之不去。在地产圈行走十几年了,我相信“地产”的魔力。

  ■一个项目公司更像一个电影剧组

  在房地产领域,一个项目公司更像一个电影剧组,一部电影拍完了,剧组就解散了,地产里的项目公司也是这样,一个项目卖完了,公司基本就解体了,但是,大的地产集团型公司相对长久一些,所以,在地产界,真的有点“打一枪,换一地儿”,在地产业界生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
  在地产市场非常好的那几年,打完广告只要等在售楼处就行了,房子非常好卖。当时在一些地产公司流行“末位淘汰”制,跳槽和挖人在许多售楼处进行着。虽然现在地产市场没有那么火爆了,但是,有经验和能力的成熟地产人才在现在才显得弥足珍贵


关于我们 | 会员专区 | 广告业务 | 意见与建议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西安房产信息网 陕ICP备11012478号
房产免费咨询电话:18992812213 站长QQ:64313595
本站发布信息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